文章来源:36Kr
文章链接:https://36kr.com/p/1398384897719296
如何在猪圈里准确认出每一头猪?
从下面这张图片中你能看出这两头猪长得有什么不同吗?如果把它们放入猪圈,你还能在“芸芸众猪”中找到它们吗?
你做不到,但AI可以。
去超市买苹果你能看出它长在哪里、浇过多少水、施过多少肥吗?
你做不到,但AI可以。
如今的农民伯伯在种粮食的时候,无论浇水、施肥还是收割、运输,都不用亲自动手了。
以上种种,现在都可以靠“智慧农业”的各种科技手段实现了,而且运用在农业领域的智能技术远不止如此。
跟踪一头猪的前世今生
想必大家还记得2019年由于“非洲猪瘟”造成的全球生猪价格飞涨,猪肉价格最高时甚至达到了40几元一斤,“蒜你狠”、“豆你玩”的历史在猪肉价格上重演。
但猪肉价格的一路走高并没有让生猪养殖户一夜暴富,反而因为猪瘟的影响让很多养猪场面临倒闭,养殖户损失惨重。
“非瘟时期,我们的措施和手段可能比现在全国人民防新冠疫情还要严格,任何一件进入猪场的东西都要严格消毒,饲料的加工也从原来的60、70度加到了85度,生猪出栏的时候要经过3道关口才能到屠宰场,在中转站层层消毒才能到终端市场。这也一下子增加了很多成本,以前一斤普通毛猪的成本大概6块多,非瘟出现后就达到了8块5。”壹号食品董事长陈生表示。
得益于AI技术的迭代,如今在生猪养殖中给每头猪“建立档案”已经不是新鲜事——阿里、京东研发的“猪脸识别”功能及相关系统,可以对每头猪的来源、生长速度、健康状况进行实时监督。猪脸识别技术除了数据监控外,还能根据每头猪的情况定制喂养方案,对饲料的数量和种类严格把关,把每头猪的重量、肥瘦控制在统一的标准内。
监控一粒米的成长历程
自古以来,我国就是农业大国,但“大”不代表“强”。2020年,我国小麦进口量为838万吨,大米进口量为223万吨,而大豆和玉米的进口量更是创下历史最高记录,分别为1033万吨和1130万吨。
“技术论证和应用实践都表明,实施智慧农业工程可实现农业大产业的精准布局、技术管控、提质增效,是解决农业生产效率低下问题的有效路径。”中国工程院院士、农业信息化专家赵春江等人在《面向2035年智慧农业发展战略研究》中提到。
近年来,国家为了推动智慧农业发展出台了众多政策,2018年的“乡村振兴战略”中着重提到了发展数字农业推进物联网实验示范和遥感技术的应用。
如今,AI已经深扎于我国的田间地头。
小汤山国家精准农业研究示范基地(下文简称“基地”)建立了一个集合果园种植、大田精装作业、智能农机观摩、自动气象站的教研一体的智慧农业示范园区。
据了解,园区内的耕种都采用无人化措施,比如机械播种育苗,机械化灌溉,无人机植保,不止有“机器狗”在田间移动监控农作物长势,还有无人驾驶拖拉机进行采收。
当前,基地内采用智慧化流程种植的甘蓝平均产量超过4000kg/亩,而且减少了55%的人工投入,每亩地可节约人力成本1000元。
农业也能“解放双手”
现阶段,无论是种植业还是养殖业,或者其他农业产业,最重要的就是加快新技术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减少农作物病虫害、家畜病死率,提升农产品质量,通过精细化管理重新定义智慧农业。
目前,国内智慧农业四大应用场景分别为:精细化养殖、数据平台服务、农机自动驾驶、无人机植保。在政策推动和技术发展的双重支持下,智慧农业近年来的发展开始加速,但仍存在人才短缺、硬件设备成本高、技术服务跟不上等问题。
发展智慧农业是改变农业生产方式,促进农业经济转型的关键,不仅应用在种植、养殖阶段,在流通和销售环节也有必不可少的作用,而随着各农业细分领域的产业链下游越来越开阔,像企业微信、钉钉、飞书等协同办公工具以及阿里、京东等电商平台,都能为智慧农业的实现“助一臂之力”。
未来,我们不仅能用AI养猪种菜、除草施肥,还能监测动植物的生长周期、提升管理效率与降低运营成本……总而言之,智慧农业将彻底改变农民“看天吃饭”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