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疆读书会常州会场】结合《左晖》,谈谈我与丰疆的故事

丰疆读书会 3284
论坛登录方式:
1.默认账号是邮箱,默认密码是工号 2.【飞书-工作台-丰疆社区】免密登录
丰疆读书会常州会场

常州会场的小伙伴们,结合主题书目《左晖——做难而正确的事》,聊了很多自己在丰疆成长的故事,尤其是元老级别的波哥,分享了很多有趣的经历,比如蓄须明志、“丰疆填坑群”的由来、客户的故事。下面的详细内容,大家可以抱着听故事的心态去读,篇幅比较长,希望大家耐心看到最后,感受不同司龄员工在丰疆的成长。

无论你有没有参加读书会,都希望你点击填写以下问卷,一起打造更合适丰疆er的读书会🥰

读书会满意度调查 (wjx.cn)

谢森

之前我也是在传统农机行业工作,但是做的事情没有创新。来到丰疆之后,我觉得自己有在创新,我们提升了劳动生产力,我感受到了自豪与优越感。书上说:我们要做一件让我们有尊严的事,我们才会努力去实现目标。我们做产品必须要有创新,只有通过不断的创新,产品才能一步步迭代,满足客户多方面的需求。我作为开发人员,也觉得坚持很重要,工作上会遇到很多困难,但坚持下来就能解决掉。

李鸿信

我是197月份入职,下个月就满三年了,我是丰疆第一届校招生,这也是我人生中的第一份正式工作。很高兴能在丰疆工作这三年,我谈谈这三年来的变化。

首先我觉得变得更有担当

三年中,经历了很多项目,在项目中的角色也随着工作经验的增加发生着改变。虽然作为一名结构工程师,主要任务是结构设计工作。但我在项目中也接触到对市场的需求明确、分解,和团队内部沟通各个任务,沟通生产导入,市场问题处理等。在这过程中,对自己也是一种挑战和成长,我觉得项目中出现的问题,无论是开发、生产还是售后问题,都应该处理、解决。这些经历我感觉特别有意义,因为我也能为丰疆创造一些价值。

第二点是我觉得更加有信心

曾经我因为工作上的困难而丧失信心,现在看来是我不够成熟,多经历一些有挑战的事情,也能增加我的人生阅历。现在回想过去,很想嘲笑一下那时的毛头小子,经常一个拳头打在棉花堆里,花了大力气,有时没有找对问题的本质,走偏了方向。发生的一切都已经过去了,留下的都是美好的回忆和丰富的经历。在工作中,遇到困难我也时常和波哥谈,他给我指出问题所在和方向,之后觉得满血复活,更有动力工作。现在我觉得,既然一切都会过去,做事情就应该自信些。

第三点是我考虑事情会更深入

 

在开始项目开发的时候,我会考虑受众群体的使用感受,因为我觉得自己设计的产品能让受众群体满意才能真正体现产品的价值。在收到市场需求的时候,考虑能不能将需求融合,一次搞定。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时候也会结合市场现有产品的处理预案,更多的产品兼容性。

孙轩

我在丰疆确实学到了不少东西。

首先眼界开阔了,进入了公司天南海北都去过,从黑龙江到广州,也见到了不少的人和事,也学到了好多东西。

同事间相处也很舒服,即使是领导,我们交流起来也很平常,没有非常明显的尴尬,交流起来很舒服。我主要是负责市场服务工作,每天接触不同的人和事。其实我这个年纪,让我反复干重复的工作,会受不了的,而现在每天经历的都不一样,就会让我有很新奇的感觉,让我能坚持去做。

我在工作过程中学到了不少东西,包括用户的沟通、处理事情的方式,有时候确实是产品的问题,我们也在尽力解决。举个例子,20年的时候还没有远程调试,出现问题就得去现场,现在小问题远程就可以解决了。整个公司在不断进步,产品也在不断完善。

张剑

从零探索

我们大家真的是从零开始,对智慧农业的探索,其中很多弯路,就像吴老师说的很多坑也是自己去填的。我们做的很多专利、我们发布的新产品,虽然现在被很多团队和企业类似于抄袭、仿造丰疆,但看到这么多东西被其他品牌去靠品,我觉得这也是我们的荣誉。

敢于创新

这个是我在丰疆这种初创公司感受最大的一点。在传统农机行业,会发现工程师的天马行空都是受约束的。在丰疆就不是这样,在这三年多里,从大项目到小项目,到各个跨领域的项目,一路都是摸索+填坑。我敢于去接项目,敢于去试错,也有信心去迭代优化。

奋斗不止

我们整个团队都很年轻,都是在30岁,有那么一句话:不要在奋斗的年纪选择安逸。我原来在传统农机行业,就是很多30多岁的同事,做了十多年还在重复相同的工作内容,这样对于年轻人来讲,导致缺少了激情跟奋斗。但丰疆不一样,大家都很拼。王波前段时间去深圳,回来跟我聊了很多在深圳看到的一些文化,我也很震惊为什么深圳跟常州差别那么大。深圳的前台都要到9点往后才下班,我觉得不可思议。但现在回过来想,腾讯华为就在周边,你不去奋斗,你凭什么能跟这群大佬融合在一起,能在一个圈子里混呢?如果团队的个人不去奋斗,选择安逸,选择每天朝九晚五,那你跟整个团队很快就会掉队,然后公司也会掉队。我是从传统农机出来的,不停地去适应互联网企业的快速发展,过程中其实还是有点累。我们选择了丰疆,丰疆在高速发展,我们也跟着快速成长,难道不是我们来到丰疆的目标吗?

坚持做好

我们丰疆从泛农开始做起,然后通过这么多年的努力,也多次被央视媒体报导。智能农业是常州的砥柱,是丰疆的基础。那我们整个团队的优势就是把农业做大,做到行业领先,然后引领行业。第一年的智能插秧机投入市场各种坑,吴老师讲因为大家都不了解无人驾驶要具备什么样的环境,对4G信号、对农作物品类有这么大要求吗,其实我们事前没考虑很多。但是我们坚持下去,并没有放弃。一开始说全无人是伪命题,我们先打破全无人,再去做辅助,就是从高往低去做,其实我们更有优势,我们就能做到行业第一。

王波

最佳发言人

这本书主要是对左晖的访谈,书中记载他的个人经验、做事方式,他创立链家的过程中经历的成功与挫折,都会给我们很多启示以借鉴共勉、来明确做事的方向。丰疆的愿景是创造让世界更美好,那什么样的创造可以做到;使命是把人类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又是通过什么方式去完成。

但凡做成一件事情都是很困难的,比如我们上学的时候感觉很困难,考试的时候也是。如果把西游记比作我们的事情,那九九八十一难我们正在经历几难。我们现在所从事的无人驾驶行业,在前期涉足的时候,根本就是无人区,基本上没有人在这个领域内进行深度挖掘,充满了机遇和挑战。

 一开始我们就明确了,要创造出核心的价值。

我们第一次去外地,天津,当时就在思考天津有我们和没有我们到底有什么区别。18年吴老师曾说过一段话:“我们做的事情,比如插秧的时间、种子类型、育秧基地、秧田的位置、土质、客户文化背景、对机械的熟练程度,我们要把这些工作做的比较细致,不然秧田数据信号基站布置点连信息都收不齐,那我们肯定要掉到坑里。”所以我们创造的核心价值是什么,我们的存在对这里的农业环境会不会带来变化。

书中左晖谈到愿景:”你心中有一种画面感,这种画面感能够实现的话,你会得到非常大的满足和激励。”我们创造了什么价值呢,用户在当中得到了什么?书中有句话讲得好:”所有的事情的表现形式是不一样的,但事情的本质都是一样的,就是大家的尊严感够不够。”创造让世界更美好,对于用户、农民、劳苦大众来说,能不能让他们做某件事情时候更有尊严、更轻松。一旦体验过,人的尊严感和自尊心都会被激发出来。就算你每天吃上顿没下顿,生活中有很多苟且,这些事情仍然会像光一样照着你。

我们在颠覆原有的农耕环境,提出了无人驾驶的概念。

举个例子,我们的用户往往跟我们父亲的年龄差不多,在生产经营活动这三五十年的岁月里,第一次见到了无人收割机。从最初的面朝黄埔背朝天的拿个镰刀在收割,到现在进行无人收割。已经到了他的接班人的一代去从事农业生产活动,但是从此之后农业会变得更加轻松简单。再举个例子,我们有个用户是20出头的小伙子,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很强,开着无人驾驶高速插秧机,只需要作业十几天就完成了,很轻松很easy。这两个案例体现了,丰疆做的这些事情创造出了更多的美好。也是这个内驱力指引着我们去实现这种颠覆性的创新。

“丰疆填坑群”

我觉得我们今天好像都偷懒了,要去问前人踩了哪些坑,但是听到的和碰到的差别是非常大的,你没有经历过,理解上也不一样。我们今天发展到今天,有很多人没有经历过当初迷茫摸索的状态,我们走的每一条路都经历了很多挫折。我们1819年的时候建立了一个群叫“丰疆填坑群”,但是我们并没有因为这些坑而畏惧或者止步不前。

我们对农业环境做了深度的分析,发现无人驾驶这种场景和农业环境天然匹配,老龄化、高强度劳动、还有粮食安全的问题都解决了。当年我们为了研发投入了大量的成本,小伙伴们能看到20栋后面有很多样机。我们做一个产品,每个环境情况的变量因素很多,我们只能单因素变量去做,试错成本非常高,所以我们选择很多样机,验证很多不同的功能。

我们处于一个商业大变革的时代,传统产业都还没发展好,又面对着互联网、AI、移动等各种各样新兴产业。这是一个新的组织不断诞生的年代,给我们提供了很多的机会颠覆传统、挑战未知,打出了数字型赛道,就是我们说的数字农业。

当时就给自己设立个目标,如果这个收割机完成不了,我的胡子就不剃。

我有一张我当年留胡子的照片,当年我们去广东、海南、湖南、湖北出差,当时学了一下周恩来,蓄须明志。一直到从哈尔滨离开的最后一天,我在教堂门口拍了张照片,然后当天晚上把胡子给剃了。19120号,东北的鸡西零下30多度,刚下完雪,阿胖冻得鼻子流着鼻涕直接冻成冰了,然后回到常州来就直接就感冒发烧。7月份湖南的永州,小虎活在收割机上面,还有刘杰和均瑞,做收割机的调试工作。在内蒙,有一个装了丰疆智能接近二十台的春耕播种作业队。前两天跟东北的服务同事聊了聊,在内蒙赤峰大街上,只要是装了导航的拖拉机,80%都是丰疆的。为了0做到这80%的市占率,丰疆的销售跟服务让用户信赖我们,我们给他们带来了可靠的方式和服务承诺,让他们通过无人驾驶系统收获了更多。

不要在历史和科技的洪流面前固步自封。

建国70周年的时候,中央电视台做的”机智过人”的栏目,张洪程院士对丰疆无人驾驶插秧机的作业效果、农机农艺结合、接航距、插植均匀标准做了一些阐述。丰疆让整个插秧的过程不再是以前那种拿着秧苗人工插一天。人工插秧一天七八分地,手扶插秧机一天五六亩地,机械插秧机一天三十多亩地,无人驾驶一天六十亩地很轻松。不需要精通的驾驶员,也不需要这么多的人力,用户节省成本的同时,作业效果和作业质量又增加了。

农机的智能化的风口已经来了,对于用户来说,只要顺势而为就行了,不要在历史和科技的洪流面前固步自封。丰疆智能让他们赚钱更轻轻松一点。我们自己承受了很多艰难困苦,但我们创造的产品所处的行业更加智能化,让我们的用户可以更轻松地创造美好的生活。我们把一部分群体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了,我们未来在无人驾驶这个行业会生根,将来像我们现在无人农场所描述的那样,人真的坐在家里面运筹帷幄,指挥着田间的作业、田间的机器耕种管收。

这个时代从来不辜负人,只是在磨练每一个试图改变自己命运的平凡人。我们当年也不知道无人驾驶或互联网+农业这种方式怎么去做,我们就是撸起袖子加油干。我们的小麦收割当时只能实现遥控,从临海的一个农场,到常州周边,后续完成了广东、湖南、黑龙江长达三个月的田间测试,我们针对软件跟硬件的结合、链路工作、路径规划工作、可靠性的工作进行了为期300多个小时的智能开发测试。我们参与对外的演示活动基本上遍布了两湖两江,我们公司内部的来访演示,我们也接受了各地方的电视台的采访,还有线下的丰疆新农人的培训。2019年在洪泽,进行了第一期新农人的启动培训班。20年我们在疫情的情况下,进行了线上的推广活动。

我个人最大的改变

以上是以我个人的经历,跟大家分享了丰疆这三四年里我们做了哪些事情,介绍了这些事情对行业、从业者、我们个人带来了哪些改变。我个人最大的改变有三点吧,第一点就是做事情定准目标,其他的就交给时间;第二点要团队协作,这是一场战役,需要多部门协作;第三点如果想正确理解,或者深入掌控一件事情,持续去做就行了。我们坚信这条路一一直要走下去,只有这样我们才真正能意识到我们所处的这个行业为创造为生活带来了哪些更加美好的事情。这三点当中最重要的一个点就是坚持,虽然讲这件事情很难,但做难而正确的事情。

 

评论 3
  • 大家都能在公司找到自己的定位,并且获得成长,这不就是工作最好的状态吗face[哈哈] face[哈哈]
    0 回复
  • 波哥是个非常nice的leader,完全没有距离感,非常乐意和大家交流,今天看了之后才知道他分享了这么多有趣的故事,后悔当初没有报名读书会了
    0 回复
  • 刀总的故事好精彩!!
    2 回复
0.093737s